社区生鲜又爆雷 前员工详述呆萝卜的“坑”
该负责人算了一笔账,除了10%左右的损耗率,通常门店的人员工资以及水电租金等硬性成本支出占总销售额比例的10%-15%,而生鲜的平均毛利率普遍在20%-25%,大多数门店在销售额正常的情况下,能够刚好覆盖成本,而想实现盈利,就要在降低软性的损耗率以及提高总销售额上做功课。 自主采购的社区夫妻店,采购以及运输的整个过程都是亲力亲为,每一个产品的完好与否都直接影响到后续售卖的利润,而售卖的利润与当月的收入息息相关,因此,在进货、运输、分拣等各个阶段,夫妻店对成本的把控十分谨慎。 相比之下,规模延展较大的连锁型社区生鲜电商,存在集中采购、分散配送的特性,在果蔬生鲜从出产到售卖的整个流程中,需要经历多次转运和分拣的过程,除了门店的分拣人员,生鲜基地、冷链基地的分拣工作人员与门店没有直接的利益相关,配送到店的生鲜损耗率极高。 呆萝卜在2019年6月提出了一种新的分拣方式,即将产品直接配送至门店,由门店自行分拣,选择自行分拣的门店可以增加2%的交易佣金。 智海表示,这种方式再次降低了呆萝卜自身的运营压力,门店的压力则更大了,自行分拣增加的2%佣金完全无法覆盖新增的人力及损耗支出。 不仅是呆萝卜,众多采用连锁加盟、合伙模式的生鲜电商品牌都出现了类似的“悖论”——品牌按照总销售额提成,因此,门店卖的越多,提成越高,转移到门店的成本越多,利润越大。 前述电商生鲜负责人表示:“门店本身的盈利模型才是支撑电商生鲜的基础,头部玩家在做的是把控好整个链条中的损耗率,比如打造冷链物流基地、投资大量前置仓等等,这些都需要巨额的资金支持,中小品牌很难做到。” 通过前置仓、冷链物流基地等设置,将每单高额的干冰、冷媒成本节省出来,也将分拣的损耗率降到最低,头部玩家们在向夫妻店的成本把控能力靠拢,“冷链的关键在于2C的环节,大量的冷媒支出让一单送到家的冷链物流成本超过30元,而前置仓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盒马、苏宁、京东、永辉等巨头都在以类似的方式切入社区生鲜小店的模式,巨额的产业链条打造成本注定了赛道上最后剩余的玩家不会太多,前述负责人表示,“现在看起来还挺热闹,明年开始分化可能会更加显著了。”(来源:经济观察报 文/饶贤君) (编辑: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